为期三天的假期,我和儿时的好友结伴去西安旅行。
去时乘高铁①,车程6小时。列车缓缓离开了车站,很快就以征服一切的气势甩开窗外的景致,以300公里的时速跨过了桥梁,穿越了平原。车窗外,模糊的景象夹杂着西北②的风沙呼啸而过。坐在宽敞座椅中的人们,享受着齐全的软硬件设施,看电影的看电影,打电话的打电话,更多的则是把自己封闭在小小的手机屏幕中,不是用语言,而是用符号传递着各自的情感。寄情于虛拟世界的网迷们对喧哗的现实流露出的是不屑一顾的冷淡。伴随着“终点站到了”的广播,我和朋友像千千万万旅途中的人们样,没等车停稳,就兴冲冲地守候在车门口,迫不及待地投入到西安滚滚的人流中。
三天的旅行很快就结束了,我们回程坐特快,将近13个小时的硬座③列车没有了高铁的威风,不紧不慢地开出了车站,不温不火地勾速前行,仿佛知道一路上将会演绎出许许多多的故事。不久我就发现硬座车厢信号很差无法上网;灯光昏暗无法看书;没有电源,耗尽了电量的手机无法充电;人多嘈杂混乱得睡不着觉,闭塞的车厢里,我们像是回到了50年前。朋友忽然说:“其实有时候吧,我还挺喜欢这种感觉的,只有这时候,人和人之间才有种久违的亲近感,也许是因为我们手头都没有事情,愿意彼此分享和倾听。之后发生的一切,都像是在证明朋友的话是对的。
昏暗的灯光下,我和朋友开始聊天儿。她讲起小学的时候,班里颇具正义感的女生李芳芳如何见义勇为,在洪水中英勇救人;我感叹初中时,班里那个贵族气十足的男生。他叫……唉,一时竟忘了他叫什么名字。他16岁到了农村,从播种开始学习,后来长成了个精壮的汉子,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承包了土地,就此发家致富,他简直就是一代人中的奇迹。我们想起小学的地理老师,讲课的时候总会带出些方言,班里调皮的男生千方百计跟她捣乱,弄得老师狼狈不堪,那会儿的我们真是幼稚得可笑还有,中学我们班那个料事如神的诸葛亮……火车上,我们边回忆边开心地笑着,好像很久很久都没有这么纯粹地开心过了。
说笑累了,朋友看着窗外,我则观察着周围的人们。坐我对面的像是一对双胞胎姐弟,他们正在聊家常。姐姐轻声细语,回顾着陈年往事: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年,弟弟考上了大学,瞬间,这消息成了方圆百里的爆炸性新闻。那一年过春节弟弟在学校没回家,家里节过得别提多冷清了,对联都懒得贴。虽然弟弟写信来拜年可全家都觉得没了天伦之乐。那一年除夕、元宵节,不,是整个正月都过得没了生气,爸妈大年初一连寺庙都懒得去,天天感叹孩子翅膀硬了就要飞了,眼神中流露着失落。隔着过道坐着一对新婚的夫妇,新郎新娘一边给大家分发喜糖,一边说他们是旅行结婚的,顿时,整节车厢都热闹起来了,有人捉议新郎新娘唱支歌,大家立刻鼓掌响应,那新郎一看就是个老实人,脸憋得通红,说他是社区物业干维修的,就会干活儿,不会唱歌,不过他媳妇不光贤惠,歌也唱得好,就让媳妇代表了,果然新娘张嘴就惊动了整节车厢,掌声、赞美声响成一片,现场简直就像联欢会一样,而我们对面角落里坐着的漫画家.早就用画笔记录下了眼前的一切。
……
我和朋友不由得感叹,现代交通的确高效,人们随意打发着路上的时间,仓促间投入目的地的怀抱,早就忘了其实沿途的风景也是旅途的一部分,人和人之间无拘无束的交流也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。若不如此,我们又怎么会读到古人在那一束月光,一叶小舟,或者在那青山绿水间所寄托的情感呢!
改编自《北京青年报》文章《从前慢》,作者:莲的心事
①高铁:高速铁路。指能以200千米/小时以上的速度高速运行的客运铁路。中国目前的火车主要分下列几类:G-高速动车、D-动车组、C-城际列车、K-空调快速、T空调特快、Z-直达特快和无字母开头的普客/普快,Y和N字头的列车比较少,一般都为省内旅游列车。
②西北:指中国西北地区,包括陕西省、甘肃省、青海省、宁夏回族白洽区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西部。
③硬座:中国火车座位票分为硬座和软座,卧铺票分为硬卧和软卧,高铁、动车分一等座二等座以及商务座。